导读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擘画新蓝图。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达成458项成果文件,商定369项务实合作项目,其中涉及东盟国家的项目有近80项,超1/5。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共同体建设、东盟成员国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在金融、数字经济、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中国东盟视听传播合作也不断提质升级,成效明显。
一、中国—东盟视听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东盟在2020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合作交流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人文交流日益成为东盟与中国交流合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互信也在不断增强。在2007年发布的《2007—2017年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工作计划》中,广播电视行业交流是其中重要合作内容。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人文交流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共同构成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
一是搭建“中国-东盟信息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信息港由中国和东盟共同建设,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合作互利为基本内容。旨在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合作,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和加强人文交流,共同发展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信息经济,携手共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东盟各国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但各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中存在巨大发展空间。2020年,中国与东盟发布《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明确强调加强双方数字基础设施合作。包括对《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框架下东盟数字枢纽的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该倡议成为中国与东盟更好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重要基石。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建成3条围绕东盟国家建设的国际通信海缆、12条跨境国际陆路通信光缆以及4条通信节点,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是国家广电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建设的部区共建基地,是按照“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实施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向东盟的视听产业聚集平台。截至2021年7月,基地已成功引进21家企业入驻,累计注册资金超18亿元。基地正在围绕中国—东盟网络视听文创、制作、交流、传播、译介、交易、培训、技术、展会等十大领域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中国-东盟视听周”传播成效显著,深耕人文交流品牌。2019年,中国东盟双方在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共同发表《深化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的联合声明》,为媒体合作规划了新路径。在此背景之下,创设中国—东盟电视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东盟国家媒体主管部门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推动双方广电视听业界加强政策对话,深化务实合作。自创办以来,中国—东盟视听周通过联合制作、互译互播、评选推优、展览交易、技术研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多元多样形式,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视听内容交易、技术应用交流、平台共建共享和文化互通共融。2023年10月21日,第五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在马来西亚开幕,这是中国—东盟视听周开幕式首次在中国境外举办。为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民心相通、服务“五大家园”建设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深化视听内容交易,RCEP为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提供广阔前景。有关数据显示, 2018年之后,中国从亚洲引进的影视剧有50%以上来自东盟。其中,影视剧占东盟对中国出口节目总时长的89.66%。2012年至2021年,新媒体平台共引进东盟剧集245部、电影98部、动画片3部,广播电视机构共引进东盟视听节目90部,与此同时,中国节目出口东盟总额8904.25万美元,占中国出口全球总金额的13.13%,中国视听节目在东盟主要国家的传播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8月,芒果国际APP、WeTV、爱奇艺国际APP三家平台共上线节目1130部。另据预测,2024年,腾讯、爱奇艺、优酷的用户数量在亚太地区的SVOD排名将位居前列。可见,中国与东盟视听节目贸易规模必将持续增长,中国与东盟互为视听节目出口的重要国际市场。
2022年,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的助力下,据统计,中国同东盟国家贸易额超过6.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中国与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得益于RCEP区域内日益密切的交流合作,各国人文交往也有了显著提升,东盟与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将有更深入紧密的合作,有力推动共建区域命运共同体。
二、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视听行业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当前,中国和东盟经济总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11个国家的利益与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共融格局,更需要加强人文交流的支柱作用。视听传播领域作为当前信息文化交流的主流方式,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弭文化屏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亟须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加强中国—东盟在视听行业发展领域的沟通合作、交流互鉴。
1.强化政策供给,完善政府扶持与服务体系。研究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视听内容、服务与技术等走出去的奖补力度,设立中国—东盟视听内容合作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彰显中国文化视听内容的发行与传播,鼓励内容模式出口,对视听走出去作用较大的机构、个人和作品予以奖励,提高企业和个人参与影视走出去工作的积极性。从传播实际效果的角度,研究探索国际传播中优秀文化产品的税收补助政策,更加考量视听作品的海外传播效果,通过对优秀国际传播视听内容的税收减免,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政策供给补齐短板,研究对中国视听节目传播较少的国家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2.对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深化视听领域重大工程与项目合作。经过30余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中的单边、双边或多边国家已建立了密切合作联系,为深化视听领域合作的重大工程与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国与东盟在视听行业的合作仍属小规模的传播合作。中国与东盟虽共处于亚洲文化圈,但由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各异,各国的具体情况差别较大。需要加强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主动对接东盟与中国已搭建的合作框架,研究因地制宜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民心相通、文化共荣。
3.注重文化多样性,加强视听领域产业链各环节人才培养交流。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面向东盟国家媒体人员先后承办了中联部、商务部、外交部等多个机构的国际研修项目和专项培训班,培训主题涵盖媒体融合发展、节目制作与营销、新媒体技术、新闻与传播、政党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媒体合作交流效果显著。接下来,通过进一步完善培训交流机制,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丰富中国文化主题培训等举措,对东盟国家媒体相关专业人才加强培养交流,促进节目联合制作、文化产品传播交易、技术标准规范应用等方面交流合作,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达到互通共融效果。另外,亟须加强包括泰语、印尼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小语种视听内容译制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将相邻地区教育资源与语言人才优势相结合,培养影视译制人员等措施,健全视听内容译制人员队伍。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