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库 > 行业风向

【案例】安徽河北广西:增强本地化内容供给,提升智慧广电服务能力

2024-07-25 16:44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导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决定》明确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要求,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7月15-17日,广电总局召开“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对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再次作出部署,要求全国各省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取得高质量发展。国家广电智库公众号继续摘编部分地区在推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供全国各省广电机构学习参考。

安徽:锚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  推动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统筹部署,明确重点任务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为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各地任务落实执行力,厅(局)党组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把第二批试点建设继续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通过有效定责定位,各地人民政府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保障资金;各市文化广电行政部门抓调度、抓督导,形成省、市、县齐心协力推试点的良好局面。

二是立足安徽实际,抓好通盘谋划。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人口基数大、财政保障能力不足等客观实际。在前期申报中,鼓励各地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下沉指导申报方案编制,要求申报主体必须是县级人民政府且完成资金投入测算,从而为试点工作的快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在推进过程中,研究制定第二批试点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重点工作,提出“1+1+1+N”核心任务,即完善1项机制、建成1张网络、形成1套标准、探索N种智慧广电应用。

三是建立常态机制,形成实干格局。召开第一批试点工作总结和第二批试点建设推进部署现场会,强调以标准化建设推动新阶段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启动部署、全面推动、总结验收三个工作阶段。坚持每月汇总各地进展,每半年进行统筹调度,并组织赴兄弟省份学习调研,从而强化省内比学赶超和省外横向对比,促使各地竞相抓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点问题

一是补齐基础资源配置短板。推动各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基本原则,定额化落实保障资金年度预算,通过购买服务或行政委托的方式确定承载主体。各地建成“县级设中心、镇级布网点,村级有代办点”的服务网络,开设服务窗口、直拨电话、信息化平台等办事渠道,常态化网格化受理服务事项并进行评价反馈,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落实问题。推动各地发挥广电、文旅深度融合效能,整合乡镇文化站和广电服务站,赋予文化协管员“广电管家”职责,健全场所、人员等服务要素。

二是完善服务运行标准规范。省级层面,主动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细化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中的广播电视指标,指导各地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职责、服务流程、服务队伍以及标识标牌。市级层面,在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标准的前提下,吸收所辖试点县区先行先试经验,探索建立全市适用、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实施标准;县级层面,重点补充“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内容供给”“保障特殊群体免费或优惠看电视”等指标,并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目录。

三是拓展智慧广电典型应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各地同步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在广电、文旅交叉赋能、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拓展多场景应用。鼓励和支持基层服务网络向数字乡村、智慧文旅、雪亮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和运管延伸,用非基本公共服务收益反哺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提升。

三、坚持巩固提升,探索推广模式

一是出台地方标准。组织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广电安徽公司以及有关试点县区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起草编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管护规范》《广播电视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指南》两项省级地方标准,目前已完成专家审查和发布报批。

二是搭建省级平台。组织开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手机端微信小程序和电脑端管理系统,建成市、县普遍适用的信息化平台,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省级广播电视机构共享平台常态运行,覆盖全省16个市、61个县(市)播出机构和1个供片中心。“一码通全省、一网聚资源”的省级双平台建设,为标准化工作全面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是打造品牌特色。经过1年多的努力,安徽省颍东区“花小钱,办大事”,运用市场逻辑,与市广播电视台共建共享,合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分设区广播电视站;天长市和凤阳县“强保障,塑体系”,不仅将各类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行运管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还安排300多万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打造集应急广播、文化场馆、户外大屏、慢直播等于一体的智慧广电综合服务应用场景和传播体系;蒙城县“抓融合,重赋能”,聚合局、台、网各自优势,建成“广电+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智慧交通、视频会议、文化旅游等信息化项目。开设“甄选”直播间,发挥广电主播人才优势,开展消费帮扶。

未来,安徽省将坚持标准引领,在完善管护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上发力,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坚持融合发展,在广电、文旅双向赋能上发力,加快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坚持结果导向,在查漏补缺和总结验收上发力,确保如期完成试点任务,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广电惠民服务。

河北: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同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

一、注重顶层设计,确保试点建设方向正确

一是在工作摆位上,坚持高位推动。河北省委连续两年将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列入全省改革专项清单,实行季度报告、半年自评和年终考核的督导落实机制。河北省局党组将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荐国家级试点、制定试点建设方案等重要工作事项,定期听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局领导亲自带队督导调研试点工作,积极协调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广电网络公司支持试点县开展任务建设;将试点工作作为局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年度责任处室绩效考核内容。

二是在实施范围上,坚持整体推进。在研究谋划试点工作阶段,即确定一市一试点,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县级政府申请、市局推荐、省局审核的申报程序。省局依据试点地区政府申请报告和实施方案,围绕试点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试点建设任务谋划情况和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力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遴选推荐两个国家级试点,其余试点作为省级试点,与国家级试点同步开展试点建设。

三是在方案设计上,坚持体系建设。按照“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要求,制定《河北省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方案》,明确了“以标准化促均等化,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补短板、抓服务、强保障”的工作要求,明确了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即,以标准化为基础,建立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增强本地化节目供给,深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长效运维体系和财政保障机制,为试点县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采取有力举措,试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一)注重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主要抓三方面工作:一是协调推动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试点县人民政府,作为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试点县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印发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责任分工。制定《试点建设任务清单》,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二是协调指导各级广电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国家级试点建设由省局组织推动、市局协同配合、县局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级试点建设由省局指导调度、市局组织推动、县局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广电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各负其责、系统联动的工作局面。三是协调推动广电网络公司参与试点建设。主动对接网络公司,共同研究谋划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在编制实施方案、谋划建设项目、外出学习观摩等工作中吸纳网络公司参与。网络公司在试点建设中,特别是在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突出培训,夯实工作基础。围绕试点工作是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干,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一是借鉴先进经验。组织试点县认真学习国家首批试点地区经验,指导试点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市、县两级广电系统160余人在线参加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培训班,组织市级广电行政部门主管科室主要负责人开展县级标准化建设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市、县两级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对标学习。摘编印发四川省三台县推进标准化建设形成的文件和图片资料,引导试点县学习该县开展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方法和落实工作的标准,增强对标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督导,推动工作落实。主要采取三种督导方式,加大工作推进和落实力度:一是日常检查。依据试点县《试点建设任务清单》,按照每项建设任务完成时间节点检查落实情况,督促试点县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文件指导。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基层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对推进阶段工作和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和提出要求。通过加强工作指导,牢牢把握工作节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实地督导。河北省局采取召开调度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多次对容城县、威县两个国家级试点进行工作督导,一对一、面对面共同研究谋划试点建设,提出指导意见。确定2023年11月、2024年8月为督导检查月,组织相关市局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试点县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推动试点县加快工作进度和提升工作质量。

三、聚焦目标任务,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按照省局统一部署,试点县2023年底前均挂牌成立了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了上下贯通的组织架构,制定了内容完备、标准明晰、操作规范的管理运行制度。今年以来,加快推进乡镇、行政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8月底前全部建成。形成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行政村有代办点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扎实开展。试点县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和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威县依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建成应急广播系统,目前正在实施重点区域补点建设,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应急广播管理和运行制度。容城县正在实施项目建设,计划8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本地化节目供给日益丰富。试点县不断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采编播能力,开设服务三农专栏专题节目,加强本地化节目供给。容城县对接基层文化需求,打造了《你好容城》《来雄安你一定要去的一百个地方》等契合百姓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本地化节目。

(四)服务特殊群体成效明显。试点县认真落实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的政策要求,均出台了对特殊群体收看有线电视优惠政策文件。容城县为2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免费安装、使用有线电视服务,威县为全县养老院、五保户减免50%有线电视收视费,特殊群体收视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

(五)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试点县坚持以“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为方向,创新智慧广电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满足政用、民用、商用多样性多层次视听需求和信息需求,推动服务功能转型升级。其中,容城县大力引进5GNR广播,实现不插SIM卡、不耗流量也能看电视,进一步提升用户接收体验和广电服务多样性。

(六)政府购买服务扎实有效推进。河北省怀来县等5个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电视县”项目,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该项目由广电网络公司投资2.62亿元,建设县、乡、村干线网络和入户分配网,实现农村区域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县(区)政府采取补贴用户的形式购买有线电视收视服务,保证农村群众免费收看高质量电视节目。

广西:丰富农村广播电视内容供给,提升智慧广电服务能力

按照广电总局的工作部署,广西去年在柳州市鹿寨县、梧州市蒙山县开展第二批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为了做好试点工作,广西局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进、高标准布局,以标准化为引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积极落实政策、资金、人员保障,稳步推进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保基本、补短板、强特色,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是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广西注重加强光纤网络、无线发射台站、应急广播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先进技术等方式,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面覆盖和高质量传输。在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100%光纤网络联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自然村光纤网络联网覆盖,鹿寨县、蒙山县30户以上自然村联网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在有线光缆未通达和无线覆盖不好的偏远地区,免费给村民发放直播卫星设备进行补点,通过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两个试点县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效保障当地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基本权益。两个试点县还结合各自实际,拓展建设户外大屏、智广乡村平台等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标准规范,更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二、建网点、配人员、定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服务质量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的指标。广西局统筹安排175万元支持两个试点县建设服务网点,指导试点县制定《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专项方案》,依托现有的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网络公司基层服务网点,搭建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代办点+专职管理员”的广播电视运行服务网络,每个网点都建有统一的门面标识和服务指南、行为规范、质量承诺、绩效评价等制度,实现“县级有中心、乡镇有网点、村组有专人”的全覆盖服务体系,将无线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等家庭设施和应急广播、全媒体信息站、广电户外大屏等公共设施以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等智慧广电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都纳入服务范围,可为群众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建、管、用、维”服务,畅通了广播电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建立由政府购买服务落实资金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标准定额化、定额预算化”。

三、拓渠道、优配给、重原创,丰富农村广播电视内容供给

内容供给是广播电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广西在推进县级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内容供给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一方面,积极引进播映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购买供片公司统一配给的县级播映片源外,还根据试点建设需求,请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视听协会等单位为试点县配给片源,有《八桂奇遇记》《百鸟衣》《密洛陀》等广西本土制作的公益动画片,有《乌龙院之活宝传奇》《青田小田鱼》等总局推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有广西优秀综艺栏目《超级点子王》,还有全区区市县三级广电融媒中心(广播电视台)近3年内创作的优秀“非遗”短视频作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加强试点县本地特色节目的创作和播出,推出《蒙山地名故事》、《法治鹿寨》等栏目,用当地主播编创的栏目和作品,讲述和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吸引群众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同时,利用应急广播播发本县融媒体内容产品,每天定时3次、每次30分钟,大大提升了本地宣传效应。另外,在播映媒介上,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外,还在“智广乡村”、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户外大屏等平台开设重温经典、惠民影视、三农学堂、八桂先锋等,并与手机小屏共联共享,打通了大屏小屏、室内室外,服务手段更便利、惠及人群更广泛,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四、求创新、促融合、谋发展,提升智慧广电综合服务水平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是智慧广电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西在试点过程中,开拓创新,用好应急广播、智慧广电媒体信息站、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智慧广电户外大屏、智慧广电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智广乡村”综合平台等智慧广电设施平台,充分利用“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成果,发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生活服务,推动智慧广电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县融媒体中心公众号平台融合贯通,蒙山县推进平台信息化建设,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媒体平台,实现了“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鹿寨县通过“一村一屏”在电视上实现养老待遇、低保金发放情况、贫困人员技能培训等查询功能。试点成功将广播电视与党建、政务、民生服务、乡村治理、社会治理等相结合,有效增加服务供给,促进智慧广电参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五、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做好试点建设经验成效宣传

宣传是提升和检验试点成效的手段之一。广西在试点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增强交流,结合其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惠民项目,举办线下交流宣传活动,增强受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通过媒体、内部刊物等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西:广电新智慧让乡村治理焕新彩》《蒙山:以标准化推动广播电视服务提质增效》《广西推进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等经验信息在光明网和总局官网刊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