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渠道和译制,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素。在2024年BIRTV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论坛上,来自广播电视机构、网络视听机构和译制机构的有关专家,分享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综述如下。
一、内容:多元化、品牌化、AI化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故事是核心。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分享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生活方式,促进民心相通。
(一)网红成为重要国际传播主体
中国广电机构是国际传播节目内容的主要生产方和供给方。但在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内容来源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有活跃于互联网的“网红”,甚至一个网红就是一个平台。未来电视运营的知识博主《这不科学啊Miwu Science》,全网粉丝已经有5140万,在海外粉丝达到600万。
来自四川的三位网红李子柒、丁真和凌云,不仅在海外平台赢得了骄人的点击率,而且对传播中国文化、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好作用。目前,四川省已完成四川国际传播大本营资料库建设,让网红成为国际传播的一支生力军。
陕西国际传播中心针对在西安的国外留学生规模大的资源优势,培育留学生网红,已经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互联网小有名气的“小达人”,比如塔吉克斯坦的维娜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她的账号粉丝有1万多人;塞尔维亚双胞胎兄弟以连续剧的方式讲述自己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在海外传播效果非常好,国家外文局在巴黎举办的中国文化博览会上,他们的视频还在博览会上专门进行了展播。
9月,陕西国传中心将推出“乡村之路大型真人秀视频”,邀请30位海外Z世代年轻人走进陕西乡村,和陕西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每位博主以连续剧的方式讲述在中国农村的生活故事。
(二)打造国际传播内容IP
知名IP品牌具有天然的传播力,降低了国际传播的阻力。四川省着力打造“神秘蜀韵”国际传播品牌,将人力、物力、财力聚焦于极富四川特点的三星堆、非遗、蜀道、大熊猫,创作具有优秀中国文化特点、四川地方特色的视听作品。该活动今年海外平台季度总播放量超过11000余小时,点击量超过2亿。其中,《逃出大英博物馆》全网播放量超过27亿人次,《四川观察》推动的系列微短剧海外平台播放量超过220万,并在纽约、巴黎、首尔等城市播出,这些作品都为神秘蜀韵品牌作出了贡献。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围绕“丝绸之路”这个大IP,从2014年开始,开展“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融媒体活动,十年间除了疫情以外从无间断,先后走了50多个国家,100多座世界名城。2024年“丝绸之路万里行”从西安出发,到达法国巴黎,沿途做了600小时的融媒体直播,在13个国家举办了地面文化经贸活动,先行推出了“丝路进行时”等30余档音视频包括专栏在当地主流媒体落地,出版了《丝路云》等20多本多语种的出版物,还在多个国家举办了《壮美丝路》的图片展,开发了多语种的小程序,形成了品牌效应。
陕西国传中心还围绕陕西特有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些特色的垂类账号,比如朱鹮在东亚地区非常有影响力,日本和韩国将朱鹮视为他们国家的圣鸟。针对这一情况,专门设立了朱鹮账号,对朱鹮野化放飞进行直播,在日本和韩国地区有100万直播收看。
(三)AI助力国际传播内容生产
AI技术发展非常之快,进一步降低了普通观众制作视频的门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视频创作者,尤其是短视频,门槛进一步降低。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生产视频成为现实,尤其是在动画和短视频以及数字人领域,AI生成内容将成为主流,降低了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成本。
利用AI技术,甚至用AI制作的音乐,利用中国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很简单地就能生成一段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如果踏中了一个热点视频播放量就会非常高。目前,AI生成的视频现在YouTube很多,观看量达到了17亿。未来电视做了一些AI视频,用AI和年轻人连接,传播中国文化。随着移动社交时代的到来,5G兴起,AI的发展,人人都是创作者这个事情已经成为现实。
二、渠道:国际化、本土化、自主化
(一)整合国际互联网渠道资源,形成账号矩阵
四川省联合央广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凤凰卫视等16家媒体海外平台创作展播优秀双语作品。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传播矩阵目前能够覆盖海外用户超过2000万,海外传播量破50亿,成都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在全球拥有65个友台关系,在境外十个国际主流电视媒体平台拥有固定播出时间,覆盖148个国家近10亿受众。
陕西国际传播中心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依托陕西广电集团建立的省级重点国际传播专业机构,是陕西省构建对外传播整体格局的重要平台,全陕西整个国传的资源全部做了整合,统筹了整个陕西大概60多个海外垂类账号,总粉丝大概700万。
未来电视在海外主流平台运营600多个频道,海外粉丝量4000多万,月点击量达到11亿。
(二)与国外主流媒体合作,进入主流社会主流媒体是当地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匈牙利、意大利等23家电视媒体合作,共同组建了“丝路国际卫视联盟”,主要以节目互换为主来落地播出中国节目。
(三)因地制宜,提高渠道的针对性
针对海外华人能在海外Store端看到的微信、小红书、B站等平台,陕西国际传播中心加大对这些平台的投入,里面重点介绍国内的政策、经济发展等等相关的内容,因为我们的话语体系一致,所以对他们进行影响,并且通过他们影响二代、三代的华人和华裔。针对超1/3的美国民众有定期收听伴随式的音频媒介播客的习惯,陕西国传也专门在这个程序上注册了账号,希望以音频方式对他们进行传播。
针对中亚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别大、网吧盛行的特点,陕西国传中心加强对PC端的传播,让用户通过网页端谷歌搜索的方式能检索到。
此外,通过注册对象国的社交平台账号争取平台对中国内容的推送量;同时,根据时局变化,及时调整国际传播平台。
三、译制配音:人工智能为国际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
译制尤其是配音,对于提高国际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未来电视针对B站等国内网站比较受欢迎的短视频进行国际传播运营,发现添加字幕和译配后,国际传播效果有显著差异。如进行英语译配,一个优秀的短视频在一个月的传播量就迅速提高,甚至经常会出现超过100万甚至几百万播放量的爆款,连带提高账号粉丝量。如《这不科学啊》IP海外订阅粉丝量达到600万,就得益于多语言译制配音。
传统译制方式周期长、成本高,优秀的配音演员也比较稀缺,很难满足国际传播的需求。而纯AI翻译的字幕无法准确表达内容,纯AI生成的配音视频因为深陷种类的单调、声音僵硬,大大降低国外用户的观感,降低节目对用户的吸引力。据有关机构调研,纯AI翻译的字幕版本与AI+人工校对的传播效果相差4-12倍。尤其是字幕版要求用户目光长时间不能离开屏幕,不太符合移动设备上的观看习惯。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中国视听节目译制的体量较小,极大地制约了国际传播效果。
近年来,中国译制配音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广泛,技术领先国际。如武汉简视智能译配系统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美国亚马逊、奈飞、YouTube等600多家平台与公司提供AI+人工译配服务,翻译了3000多部电视剧、综艺、纪录片、动漫和微短剧作品,覆盖包括英语、法语、葡语、阿语、日语、韩语、柬埔寨语等20多种语言。得益于配音,YouTube平台数据显示,华语内容在越南、印度、印尼、巴西、日本、墨西哥等正迎来大量新用户的增长。随着译制语言大模型的成熟,AI配音的内容越来越受欢迎,在非英语区域可带来300%的观看时长,200%的营收,在越南可获得更高的ROI。
国际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紧密合作,只有实现人力、资源、技术、内容、渠道的深度整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国际传播合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