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库 > 行业风向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文化传媒行业热点盘点

2021-03-11 10:39     来源: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相继开幕,全国进入“两会时间”。至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结束,今年的全国两会将胜利闭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

    根据大会主席团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到3月8日12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

    据统计,代表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或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超过议案总数的三分之二。

    经初步梳理,今年代表提出的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共有465件。从议案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以及公共卫生、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立法。

    此外,目前大会秘书处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加快完善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处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间节点,2021年全国两会为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指引了怎样的方向?两会代表委员提出了哪些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相关的议案提案?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及文化,对“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成就、“十四五”文化发展目标任务作了详细解读,并对2021年文化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指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在文化发展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副主任王兆的建议主题就是“加强互联网内容审核,提升审核成效”。在王兆看来,内容审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自审自校”机制是关键所在,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结果就是,内容审核无法做到尺度严谨、客观公正。因此,她建议成立省级互联网内容审核中心,让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协作,对平台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提出了关于推进广播电视领域立法的建议。主要原因,一是在广播电视领域,我们有行政法规但是没有法律,立法层级不高,导致效力不高,与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符;二是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之前的法规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今天了,一些领域也存在空白,需要及时填补;三是我们需要系统性的法律制度,去支撑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化,这需要更高层级的立法去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编剧王丽萍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健康积极网络文化的部分特别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和王丽萍的提案是:丰富和规范在线公共文化内容供给迫在眉睫。提案中建议:在大量增加新闻类网络视听产品外,应当侧重于高质量文化类网上公共产品的研发;依托5G网络和大数据,增强公共文化内容推送的互动性;提升在线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的品质,需要形成一套规范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一级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吕逸涛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音像博物馆的提案”。他表示,“十四五”开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要向世界讲好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践行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立国家级的中国音像博物馆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疫情后的文化产业复苏成为不少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焦点,从他们的提案以及发言来看,污点艺人惩戒机制、保护作品和编剧的合法权益以及疫后文化产业复苏等内容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建议对劣迹艺人的惩戒分等级,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惩戒。该建议案主要有两点诉求:第一,对于污点艺人的惩戒要有章可循;第二,受污点艺人牵连的作品,希望在一定的冷静期之后可以允许发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认为,国内近年来针对劣迹艺人的使用和惩戒,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则,但由于规则内容较为笼统、性质界定不够清晰、惩戒标准不够细化、执行主体不够明确等,导致这些规则流于表面,警示和惩戒效果不佳。因此韩新安建议建立文艺界行风建设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建议文艺界各全国性行业协会在原先制定出台的道德公约、自律公约、自律守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建议开展以各级行业组织为实施主体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提案中提议,编剧的权益目前在署名权、剧本盗用和稿酬拖欠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他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署名规则和稿酬支付规则;加强对涉著作权纠纷影视作品的发行管控力度,引入监督惩罚机制,对于多次故意侵权的公司采取列入黑名单、罚款、取消其发行资质等措施,切实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今年提交的提案也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在我看来,对文艺作品的剽窃、抄袭,就跟偷东西是一样的。”他强调,文化领域的剽窃、抄袭,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业内应侧重从细节入手,保护原创者权益。他在提案中提出,业内应更重视影视作品的署名权。

    全国政协委员吕焕斌带来了《关于适当恢复电视剧中插广告的提案》。在他看来,限制中插广告的相关政策,在当时有效治理了市场乱象,保证了电视剧播出的连贯性,改善了观众的收看体验,但是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媒体发展现状,并带来了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各大卫视电视剧场普遍价值倒挂,亏损严重;二是各大卫视被迫退出优质新剧采购行列,给电视剧制作和精品力作产生带来很大困难;三是电视媒体融合转型,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与鼓励。该提案还得到了大量知名导演、编剧的附议,王勇、王丽萍、王建国、尹力、冯小刚、吕逸涛、郑晓龙、赵宝刚、高满堂等政协委员与吕焕斌一起,联名提出了这一提案。面对省级卫视剧场亏损、正常经营难以为继,并反过来影响购剧预算、精品生产的形势,吕焕斌提出三个具体建议:一是建议每集开放1个广告口,控制在1至1.5分钟;二是适当开放电视剧中包装性质的软性广告产品;三是按内容审查的标准来严格把控。由此兼顾卫视剧场经营与剧集广告管理两大难题。

    聚焦文化强国,关注专业人才培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文艺界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就继续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积极建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导演贾樟柯表示,目前中国的商业电影进步非常大,而艺术电影的发展也一如既往充满活力。他认为:“我们既要有‘高原’,也还要有‘高峰’,我觉得未来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通过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挖掘培养出更多的电影人才,让这些更优秀的年轻一代电影人才更好施展发挥,帮助他们攀登新的艺术高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也提出了启动卓越文化文娱人才培养计划的提案。他认为,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和卓越的文艺工作者,因此,怎样培养卓越的文艺人才,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成为新时代艺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成为艺术院校的光荣使命。

    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已经联合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教科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作了具体安排,但是国家系列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没有涵盖到文艺领域,而文艺领域恰恰是人才培养方法比较特殊且特别需要的一个领域。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侯光明认为在3.0版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文艺人才培养计划生逢其时,并且建议形成实施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政策保障,并以世界著名的一些艺术高校为依托和试点,推进计划的落地和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表示,当下影视行业的乱象主要集中在一味迎合市场、培育流量明星,完全不考虑明星与角色的适配度,以至于衍生出不良的饭圈文化,以及偏激、嘈杂的网络舆论。“追本溯源,我认为这是缺乏审美的表现,需要学校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艺术素养,加强推进美育发展。”刘家成在提案中提到,学校要在学生繁重的文化课当中每周增加两节艺术鉴赏课,用优秀的艺术创作如绘画、影片涵育青少年真善美的心灵,这也有助于他们调节心理情绪和重塑认知风格。青少年艺术鉴赏鉴别能力的提升,对追星现象、影视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将产生利好。 

    “黑科技”亮相两会,融媒报道各出奇招

    每年全国两会报道,都是各大媒体的“竞技场”,也是各项新技术应用的“练兵场”。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融合传播不断创新,形态多样的融媒产品依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智能创作机器人、5G沉浸式跨屏访谈、真人模型AI虚拟主播、区块链新闻编辑部等前沿技术的运用,让两会报道呈现形式更为丰富。

    5G技术在今年两会报道现场大显身手。人民日报集5G智能采访、AI辅助创作、新闻追踪多重本领于一身的“智能创作机器人”惊艳亮相,记者只需戴上一副5G智能眼镜,携带轻便的5G热点,一人便可完成访谈、拍摄、记录等工作。上传两会图文稿件之后,AI就能自主提取关键信息,自动制作视频。

    新华网的“5G即拍即传”同样表现亮眼,它通过数据线将相机和5G手机连接,从拍摄到入库仅需 5秒。

    “云”报道方式已成为两会融媒报道标配,“云报道”“云访谈”如何推陈出新,也是各大媒体每年两会报道中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向。

    新华社推出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身处北京演播室的新华社记者,可以和代表委员实现“裸眼3D”般的面对面交流。

    人民网人民视频首次在嘉宾访谈时采用全息影像媒体技术,访谈嘉宾的全息影像经由网络传输到演播厅,通过1:1还原,使得与真人等比例大小的“嘉宾”“空降”云客厅,与主持人“坐”到同一张桌前。

    山东广播电视台派出6名骨干记者组成“直通北京”前方报道组,与后方报道“专班”,在云端实现统筹调度、一体策划、多端分发。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和电视新闻频道推出“擘画新蓝图——聚焦2021全国两会”融媒体专栏报道,全方位展示两会最新动态。

    闪电新闻客户端今年特别推出《“云”问两会》栏目,目前,已有50名代表委员入驻闪电号,通过互动征集全省网友留言建议。除了传统报道形态,山东广电还创新报道形式、再造传播流程,通过5G、4K、AI、MGC、VR等技术“加持”,为两会报道赋能。闪电新闻通过AI智能机器人、智能剪辑等智媒手段,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热点等,推出“AI·说两会”系列两会解读报道。

    江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报道团队在“联”字上下功夫,在“动”字上求实效,推出了一批权威丰富、生动鲜活的两会新闻产品。大屏端全天新闻联通滚动推出“两会头条号”“两会云访谈”“两会热搜榜”“新征程 再出发”等专栏,在网络端各页轮显推出“头条聚焦”“融媒关注”“报告解读”“两会声音”“赣云策划”等栏目板块。

    特别是“两会云访谈”栏目在人大江西代表团驻地设立远程交互式虚拟演播区,通过5G技术、虚拟技术,让分处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与在南昌演播室的全媒体记者,实现“异地同屏”,围绕“乡村振兴”“金融创新”“民生福祉”“科教兴国”等话题进行跨越千里的隔空联动。

    全国两会期间,从央媒到地方主流媒体,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采用新技术手段,不断突破传统媒体发展边界,创新融合传播格局,让两会报道更加鲜活,也为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的全面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